接下来为大家讲解水准仪技术提示,以及水准仪说明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1、二等水准测量属精密水准测量,使用精密水准仪和因瓦精密水准尺,水准仪应***用S1以上精度的仪器,测站观测顺序为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
2、二等水准测量精度:在平坦地区,基线长度不超过50km,高差测量精度要求在±2mm/km以内。三等水准测量精度:在平坦地区,基线长度不超过100km,高差测量精度要求在±5mm/km以内。
3、后视距差不得超过1米,累积误差也有一定限制。 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4、观测方式:二等水准测量***用单路线往返观测。同一区段的往返测,应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在每一区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测(或往测)。
5、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应根据工程需要和测量精度要求选择相应的水准测量等级和规范。此外,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还规定了水准测量的误差控制和精度评定标准。
1、水准仪的使用步骤包括安置仪器和粗略整平、瞄准、精确整平和读数。
2、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安置 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
3、方法与步骤 1.安置仪器 将三角架张开,使其高度在胸口附近,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尖踩入土中,然后用连接螺旋将仪器连在三脚架上。2.认识仪器 了解仪器各部件的名称及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
技术要求有:视距小于100m;前后视距差小于3m;视距累积差小于10m;黑红面读数差小于3mm;黑红面高差之差小于5mm。水准测量的等级是根据国家水准网来定的。国家水准网布设成一等、二等、三等、四等4个等级。
四等水准技术要求: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 偶然中误差≤5mm,全程中误差≤10mm。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20根号L mm。每一站前后视距差≤3m,累积视距差≤10m。前后视距≤80m。
四等水准测量,目的是直接提供地形测图和各项工程建设所必需的高程控制点。技术要求:视距不能超过100米,前后视距差不能超过3米,累计视距差不能超过10米,红黑面读数之不能超过3毫米,红黑面高差之差不能超过5毫米。
四等4个等级。现用的水准测量规范为:GBT_128***-2006_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与GBT_12898-2009_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工程上常用的水准测量为:四等水准测量;等外水准测量。
选取闭合水准路线,选点要选择在地面突出点。步子量取两标尺的中点,安置仪器。观测顺序为:后黑,前黑,前红,后红。
三四等水准测量有以下测量技术指标要求,主要是控制和削弱各种误差。(1)视线长度,有利于观测清晰和读数准确。(2)前后视距差,有利于削弱和消除水准仪的i角误差。
关于水准仪技术提示和水准仪说明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水准仪说明、水准仪技术提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