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阐述了关于水准仪怎么测前距和后距,以及水准仪前后视距怎么算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用水准仪瞄准目标,具体的方法是: 读出上丝和下丝读数,代入公式D=(上丝读数-下丝读数)*100(cm化为m);D的值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 注意:s2精度一般不低于0.1m。
水准仪测距离:读出上丝和下丝读数,代入公式D=(上丝读数-下丝读数)*100(cm化为m);D的值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水准仪上丝和下丝读数之差乘以视距常数(一般是100),如上丝读数是1750,下丝读数是1000,则水准仪和塔尺间的距离为(1750-1000)*100=75米。
瞄准 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 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以前的水准仪,在望远镜视场里看到的是倒像,所以上丝读数比下丝的大,视距(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下丝读数-上丝读数。新的仪器一般是正像的,所以视距)=上丝读数-下丝读数。不管是正像还是倒像,记住一点,用大数减小数就对了。
水准仪上丝和下丝读数之差乘以视距常数(一般是100),如上丝读数是1750,下丝读数是1000,则水准仪和塔尺间的距离为(1750-1000)*100=75米。注意:水准仪的使用包括仪器的安置、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平和读数等操作步骤。
问题一:怎么用水准仪测量距离? 【1】用水准仪测距不是很准,具体的方法是上、下丝读数之差*100(cm化为m)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s2精度一般不低于0.1m。【2】水准仪:水平仪,俗称水平镜,是一种量测观测点高程差的测量仪器,主要用于工程现场之水平测量。
如果用的是普通水准尺,调平仪器后对准水准尺,调焦使得能看清楚水准尺刻度及水准仪十字丝,就可以根据上下丝所切中的水准尺上的刻度读数了。以前的水准仪,在望远镜视场里看到的是倒像,所以上丝读数比下丝的大,视距(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下丝读数-上丝读数。
用水准仪照准后视尺,记录上丝和下丝的读数在草稿本上,迅速利用公式:视距=(上丝-下丝)*100,得出前视距。旋转水准仪照准部照准后视尺,记录上丝和下丝的读数在草稿本上,迅速利用公式:视距=(上丝-下丝)*100,得出后视距。比较前后视距,如果在限差范围内则可以进行正式观测记录。
眼睛通过位于目镜左方的符合气泡观察窗看水准管气泡,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像吻合,即表示水准仪的视准轴已精确水平。这时,即可用十字丝的中丝在尺上读数。水准仪多***用倒像望远镜,因此读数时应从小往大,即从上往下读。先估读毫米数,然后报出全部读数。
如果是非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前需要进行精平。计算前视距离=(100×(下丝-上丝)。视距差=后视距离-前视距离(结果应小于3米,否则视距超限)。视距累计差=上站视距差+本站视距差(如果是第一站,则视距累计差=视距差)(结果应小于10米,否则超限)。
在进行水准仪测量视距差的操作中,首先需要确保后视和前视的水准尺黑色面正确放置。进行读数时,应先读取上丝和下丝的读数,然后进行精平操作,最后读取中丝的读数。在前视水准尺的红色面,同样需要进行精平和塌梁禅操作后读取中丝的读数。而在后视水准尺的红色面,也要确保精平后读取中丝的读数。
水准仪测距离:读出上丝和下丝读数,代入公式D=(上丝读数-下丝读数)*100(cm化为m);D的值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水准仪上丝和下丝读数之差乘以视距常数(一般是100),如上丝读数是1750,下丝读数是1000,则水准仪和塔尺间的距离为(1750-1000)*100=75米。
1、读出上丝和下丝读数,代入公式D=(上丝读数-下丝读数)*100(cm化为m);D的值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 注意:s2精度一般不低于0.1m。
2、以前的水准仪,在望远镜视场里看到的是倒像,所以上丝读数比下丝的大,视距(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下丝读数-上丝读数。新的仪器一般是正像的,所以视距)=上丝读数-下丝读数。不管是正像还是倒像,记住一点,用大数减小数就对了。
3、瞄准后视标尺的黑面,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的读数。如果使用的是非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前需要进行精平。计算后视距离:后视距离 = 100 × (下丝 - 上丝)。2 瞄准前视标尺的黑面,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的读数。如果使用的是非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前需要进行精平。
4、水准仪上丝和下丝读数之差乘以视距常数(一般是100),如上丝读数是1750,下丝读数是1000,则水准仪和塔尺间的距离为(1750-1000)*100=75米。注意:水准仪的使用包括仪器的安置、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平和读数等操作步骤。
5、水准仪测距离:读出上丝和下丝读数,代入公式D=(上丝读数-下丝读数)*100(cm化为m);D的值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水准仪上丝和下丝读数之差乘以视距常数(一般是100),如上丝读数是1750,下丝读数是1000,则水准仪和塔尺间的距离为(1750-1000)*100=75米。
1、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 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2、用水准仪瞄准目标,具体的方法是: 读出上丝和下丝读数,代入公式D=(上丝读数-下丝读数)*100(cm化为m);D的值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 注意:s2精度一般不低于0.1m。
3、水准仪测距离:读出上丝和下丝读数,代入公式D=(上丝读数-下丝读数)*100(cm化为m);D的值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水准仪上丝和下丝读数之差乘以视距常数(一般是100),如上丝读数是1750,下丝读数是1000,则水准仪和塔尺间的距离为(1750-1000)*100=75米。
4、首先进行目镜对光,即把望远镜对着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再松开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用望远镜筒上的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然后从望远镜中观察;转动物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使目标清晰,再转动微动螺旋,使竖丝对准水准尺。
关于水准仪怎么测前距和后距,以及水准仪前后视距怎么算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精密水准仪的检验内容有哪些
下一篇
院落早期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