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阐述了关于水准仪视距检验,以及水准仪视距差怎么算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目前的国标具体规定如下:一等:单站视距差0.5米;二等:单站视距差1米,累计差3米;三等:单站视距差2米,累计差5米;四等:单站视距差3米,累计差10米。
四等水准测量中,上、下丝读数之差乘以100得到水准仪到水准尺之间的距离,单位是“米”。计算公式:视距=(上丝读数-下丝读数)×100,单位是“米”。
三四等水准测量中视距的计算方法是,标尺(上丝读数减上丝读数)×100,即为后(前)视距离。水准测量中,前、后视距的长度,和前、后视距差是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一项指标。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 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视距=前视距+后视距。四等水准视线长度就是从水准仪到塔尺之间的距离,视距=前视距+后视距。水准,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并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1、视距(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下丝读数-上丝读数。新的仪器一般是正像的,所以视距)=上丝读数-下丝读数。不管是正像还是倒像,记住一点,用大数减小数就对了。
2、首先进行目镜对光,即把望远镜对着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再松开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用望远镜筒上的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
3、将水准仪整平,以后前前后的顺序观测水准尺,这里要注意前后视距差,不能超限(四等前后视距差不得大于3m,累积视距差不得超过10m;二等不得大于1m,累积视距差不得超过3m.)。
4、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般***用一对双面尺。
5、问题三:水准仪测量的最远距离 不同等级水准测量要求是不同的, 而且这里,一般不是说测站最远相隔多远,是前后视距长度。
6、安置 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 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1、用水准仪瞄准目标,具体的方法是:读出上丝和下丝读数,代入公式D=(上丝读数-下丝读数)*100(cm化为m);D的值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注意:s2精度一般不低于0.1m。
2、安置 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 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3、如果用的是普通水准尺,调平仪器后对准水准尺,调焦使得能看清楚水准尺刻度及水准仪十字丝,就可以根据上下丝所切中的水准尺上的刻度读数了。
4、问题一:怎么用水准仪测量距离? 【1】用水准仪测距不是很准,具体的方法是上、下丝读数之差*100(cm化为m)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s2精度一般不低于0.1m。
5、使用水准仪的时候,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之前要先检查和校对,这样测量出来的数据才会更加精确。固定架头和脚架的时候一定要稳固,确定它的牢固性。
关于水准仪视距检验,以及水准仪视距差怎么算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