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为大家讲解二等水准精密水准仪读数,以及精密二等水准测量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1、用水准仪瞄准目标,具体的方法是:读出上丝和下丝读数,代入公式D=(上丝读数-下丝读数)*100(cm化为m);D的值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注意:s2精度一般不低于0.1m。
2、读数后用后视减前视计算高差,如果是自动安平的水准仪,整平后直接读数就行了,具体读数方法细看水准尺,只要尺上会读,在望远镜里就能会读了,一小格是一厘米。
3、正像水准仪水准仪型号S3后面跟着“E”,读数时候从尺的下端往上端读倒像水准仪,读数时候从尺的上端往下端读2读数时,先看水准尺上的大个“E”字的“尖”,那是每一个10厘米的起点然后就像读直尺。
4、正像水准仪(水准仪型号S3后面跟着“E”),读数时候从尺的下端往上端读;倒像水准仪,读数时候从尺的上端往下端读。(2)读数时,先看水准尺上的大个“E”字的“尖”,那是每一个10厘米的起点。
5、水准仪读数怎么读的介绍如下:水准仪读数是水准仪整平后对准5米的塔尺或3米木质双面标尺,水准仪调焦后可以清楚地看清标尺三条横线时,精确地读出三条横线的读数。
确定水准尺的精度:在使用水准尺之前,需要明确其精度,也就是每米分划线的精度。一般来说,水准尺的精度可以分为±0.1mm、±0.05mm和±0.02mm等几种等级。精度越高,读数越准确,但价格也越高。
即K1=787 m,K2=687 m。精密水准尺:框架用木料制成,分划部分用镍铁合金做成带状。尺长多为3 m,两根为一副。在尺带上有左右两排线状分划,分别称为基本分划和辅助分划,格值1 cm。
例如中丝度数1482***,上丝读数1576下丝读数1384其平均数为(1576+1384)除以2=1480,和中丝读数差3毫米。上下丝加上测微器读数后为上1579下1387,其平均数为(1579+1387)/2=1483,和中丝读数仅差0.03毫米。
K标尺的尺,在四等水测量中,两更标尺尺号分别为4687和4787。
水准尺里一个E表示5厘米,两个“E”就有一长点的实线,10厘米一条就有一长点的实线,在“E”里,黑色的表示单数(9),白色表示双数(8),你去读以下,包你2分钟就会。
转点,也是过程称呼而已啊计算方式,就是测出高程相同,楼主别想复杂了根据 BM(已知点)+后读数-前读数=高程。如果多次转站,公式还是一样,只是现在的第一站的前视点变成第二站的后视点。
后视点高程+后尺读数=视线高 2 视线高-前尺读数=前视点高程,这里的前视点可以是转点,也可以是中点,也可以是其它性质的点。
A 、 B 两点间高差:测得两点间高差后,若已知 A 点高程,则可得B点的高程:。
计算:A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B点前视高程 注意:距离,水准视距不要超过100米,(无论任何仪器,受大气折光率影响)。前后视距一定要保持一致,(受i角视差影响)。
方法一:用水准仪,先对后视读数,也就是把塔尺放在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读出读数(记为后视读数);再把塔尺放在要测的点上,读出读数(记为前视读数)。
对每一站而言,后视不一定是已知高程的点。如果是在现场放样或者抄平,那么后视读数就已知点的水准仪读数。后视点的高程就是这个已知点的标高。高差是两个点高程之差。前视就是我要测的未知点的的水准仪读数。
1、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2,粗平 :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圆水准气泡居于圆指标圈之中。具体方法用仪器练习。
2、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略整平仪器、瞄准水准尺、精略整平仪器、读数五个步骤。
3、将三脚架放好。将三脚架腿调节至适当的高度,尽量使三脚架顶面水平。假如遇到地面比较松软的情况,则需要将架腿踩入土中,以保持稳定。然后旋紧连接螺旋,使水准仪和三脚架连接在一起。
4、放置。放置是将仪器安装在伸缩三脚架上,并将其放置在两个观察点之间。首先打开三脚架,使高度适中。使用目估法使其与头部大致水平,并检查支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取出连接螺钉,随后将水准仪连接到三脚架上。
关于二等水准精密水准仪读数和精密二等水准测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精密二等水准测量、二等水准精密水准仪读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