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阐述了关于水准仪及水准尺,以及水准仪及水准尺测量方法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水准仪安置在两水准尺之间,可以克服水准仪视准轴不平行水准管轴的影响,也就是克服i角的影响。水准仪安置在两水准尺之间,可以克服打七折光的影响。水准仪安置在两水准尺之间,可以克服地球曲率的影响。
减少误差数值。在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相等,可以减弱i角误差、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误差的影响,减少误差数值。水准测量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
因为水准仪本身会存在一定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竖轴。假设我们测量过程,视准轴看高一些(大于90度)那么距离越近误差越小,反之误差越大。
水准仪放在两水准尺的中间,前后视距相等的位置可以较好的消除视准轴与水平轴不平行(i角)引起的测量误差。
1、对于二等水准测量,可以使用的水准尺有线条式因瓦标尺和条码式因瓦标尺;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使用双面区格式木质标尺即可;塔尺只能用于等外水准测量,不能用于等级水准;钢尺是普通距离测量工具,不能测高差。
2、精密水准尺 材料:框架用木料制成,分划部分用镍铁合金做成带状。结构:尺长多为3 m,两根为一副。在尺带上有左右两排线状分划,分别称为基本分划和辅助分划,格值1 cm。这种水准尺配合精密水准仪使用。
3、水准尺是水准测量使用的标尺,它用优质的木材或玻璃钢、铝合金等材料制成。常用的水准尺有塔尺和双面水准尺两种。
4、条形码水准尺可以与普通光学水准仪配置使用。根据查询相关***息显示,光学水准仪要配合使用条形码标尺,从而实现了水准测量的自动化和数字化。
5、基本解释: 简称“水准尺”。进行水准测量的工具。与水准仪配合使用。长3米。有两种:(1)普通水准标尺。用优质木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尺面上绘有黑白或红白相间的厘米分格。(2)精密水准标尺。
6、水准仪和水准尺:水准尺:根据它们的构造可分为整尺、折尺和塔尺。水准尺的尺面每隔1厘米印刷有黑白或红白相同的分划,每分米处注有数字。
1、望远镜:主要是瞄准目标,其次是测量距离。主要有物镜、调焦透镜、十字丝分划板和目镜构成。水准器:用来指示水准仪的视准轴是否水平或竖是否铅垂。依形状分为管状水准器和圆水准器。
2、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工具为水准尺和尺垫。水准仪按其精度可分为DS0DSDSDS3和DS10等五个等级。建筑工程测量广泛使用DS3级水准仪。
3、水准仪(英文:level)是建立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的仪器。原理为根据水准测量原理测量地面点间高差。主要部件有望远镜、管水准器(或补偿器)、垂直轴、基座、脚螺旋。
4、水准仪的配套工具有塔尺和线缀,塔尺由于读取被测量的水准数字(后视、前视、中点、转点),还可以通过观察比例尺测量塔尺与仪器轴线的距离。线缀用于定位水准仪的中轴线,通过旋转仪器,测量角度。
5、大地测量仪器-水准仪(***学科) 定义3:测量地面两点间高差的仪器。
6、准备工作:在使用水准尺之前,需要确保水准尺的长度足够,并且水准尺的底座要放置在一个稳定的位置。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个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或全站仪,用于测量水准尺的高度差。
1、用水准仪瞄准目标,具体的方法是:读出上丝和下丝读数,代入公式D=(上丝读数-下丝读数)*100(cm化为m);D的值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注意:s2精度一般不低于0.1m。
2、安置 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 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3、问题一:怎么用水准仪测量距离? 【1】用水准仪测距不是很准,具体的方法是上、下丝读数之差*100(cm化为m)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s2精度一般不低于0.1m。
4、使用水准仪的时候,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之前要先检查和校对,这样测量出来的数据才会更加精确。固定架头和脚架的时候一定要稳固,确定它的牢固性。
5、如果用的是普通水准尺,调平仪器后对准水准尺,调焦使得能看清楚水准尺刻度及水准仪十字丝,就可以根据上下丝所切中的水准尺上的刻度读数了。
1、***用塔尺进行观测的步骤如下: 后、前、前、后。【详细】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2、确定水准尺的精度:在使用水准尺之前,需要明确其精度,也就是每米分划线的精度。一般来说,水准尺的精度可以分为±0.1mm、±0.05mm和±0.02mm等几种等级。精度越高,读数越准确,但价格也越高。
3、第一步,安放水准仪,检查脚架腿是否安置稳固,脚架伸缩螺旋是否拧紧,第二步,使用粗平来达到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使仪器竖轴大致铅垂,第三步:望将远镜对着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变得清晰可见。
水准仪测距离:读出上丝和下丝读数,代入公式D=(上丝读数-下丝读数)*100(cm化为m);D的值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
问题一:怎么用水准仪测量距离? 【1】用水准仪测距不是很准,具体的方法是上、下丝读数之差*100(cm化为m)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s2精度一般不低于0.1m。
水准仪上丝和下丝读数之差乘以视距常数(一般是100),如上丝读数是1750,下丝读数是1000,则水准仪和塔尺间的距离为(1750-1000)*100=75米。
读出上丝和下丝读数,代入公式D=(上丝读数-下丝读数)*100(cm化为m);D的值就是前(后)尺到水准仪的距离。注意:s2精度一般不低于0.1m。
使用水准仪前后的视线控制在100米以内,但是前后的视线一定要尽量是同样长。若测量的是同一个地方,那么一定不要重复的调焦,在观测过程中也不要出现一只眼睛观看的现象,要两只眼睛同时观察。
关于水准仪及水准尺和水准仪及水准尺测量方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水准仪及水准尺测量方法、水准仪及水准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六盘水测绘仪器检测中心
下一篇
土石方测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