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准仪 > 正文

水准仪导点怎么导

接下来为大家讲解水准仪导线测量数据,以及水准仪导点怎么导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水准仪测量计算方法

1、水准测量高程的公式为:前视点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即前一点的高程等于后一点的高程加上二点间的高差。高差等于后尺读数减前尺读数。

2、水准仪测量高程算法如下:当用水准仪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计算待测高程时,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即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待测高程=已知高程+高差。

 水准仪导点怎么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设水准测量的进行方向为从A至B,A称为后视点,a为后视读数;B称为前视点,b称为前视读数。则两点的高差为:hab=a-b。如果已知A点的高程HA,则B点高程HB=HA+hab。

4、水准仪高程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 (高差法)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等高法)。水准仪是在17~18世纪发明了望远镜和水准器后出现的。

5、水准仪高程的计算公式如下:计算公式:两点高差=后视-前视 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 (高差法) ;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 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等高法)。

 水准仪导点怎么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步骤:设站 选取测站点,并设置水准仪。观测 在各测站点上进行视线测量,记录水准仪读数。收站 移动至下一个测站点,重复观测步骤。控制测量 在适当的间隔处进行控制测量,以校正测量误差。

工程上水准仪测的数据怎么算高成

水准仪测量高程算法如下:当用水准仪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计算待测高程时,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即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待测高程=已知高程+高差。

高差法 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等高法 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

水准仪高程的计算公式如下:计算公式:两点高差=后视-前视 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 (高差法) ;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 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等高法)。

水准仪的测量实际值跟真实值最小误差是多少?最准确能到几个毫米?_百度...

水准测量的允许误差算法如下:水准用一测站,测回是形容角度的。一侧站,四等,双面尺读数差,小于等于3mm,三等小于等于2mm。如果不符合,就得重 新测。按照距离平均分配即可。

平坦地区,±4√L毫米 (L是往返测量、附合或环线的水准测量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 (2)山区,±12√n毫米 (n为测站数)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工具为水准尺和尺垫。

水准仪分精度高低,一般使用的是DS3级精度就是3mm。这种水准仪测量时只看标尺读数。高精度水准仪有DS05级、DS1级。这些水准仪带测微尺,标尺精度也高,比如:铟钢尺。精读到小数点后两位。

四等前后最大视距为65m、80m,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3m、5m,前后累积视距差不得超过6m、10m。偶然中误差3mm、5mm,全程中误差6mm、10mm.高程误差三等的是12*根号下L,四等的是 20*根号下L,L是水准路线的公里数。

水准测量的允许误差是多少?

1、【答案】:水准测量的允许误差算法如下:水准用一测站,测回是形容角度的。一侧站,四等,双面尺读数差,小于等于3mm,三等小于等于2mm。如果不符合,就得重 新测。按照距离平均分配即可。

2、四等水准测量精度:在山区或复杂地形地区,基线长度不超过20km,高差测量精度要求在±10mm/km以内。

3、要满足你施工的精度需要,当然误差越小越好,但是任何测量误差必须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四等可以精确到毫米,二等以上要用精密水准仪,可以到0.1毫米。

4、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小于10mm;水准路线长度小于16km;使用DS3仪器和双面水准尺;与水准点联测要往返各一次,环线或附合往一次即可。

水准仪的测量和计算

1、在A和B点中间架设仪器,在A点立尺,然后用仪器照准A点并读数和记录,随后将仪器照准B点读数并记录。

2、水准仪高程的计算公式如下:计算公式:两点高差=后视-前视 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 (高差法) ;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 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等高法)。

3、hBA=-hAB hAB=A-B HB(B点高程)HA(A点高程)hAB(A到B高差)总结:起点至终点的高差等于各测站高差这总和,也等于各测站所有后视读数之总和减去所有前视读数之总和。

关于水准仪导线测量数据,以及水准仪导点怎么导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